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752962659/200804-00017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05-12-29
发布机构: 萧县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5-12-29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号: 词: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5-12-29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突出工业强县战略,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努力促进消费,强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在2004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4.68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完成1.41亿元,剔除农业税免征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长11.3%;财政支出4.67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7亿元,增长1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亿元,增长6.7%。农村经济发展平稳,粮食产量因灾略有下降,但瓜菜和畜牧产品产值、产量增效显著,粮经比5.5:4.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10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标志和名牌产品认证,新增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18.9%,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7亿元,增长36.8%。全社会用电量3.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增长21%。规范建筑防腐业行业管理,获“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称号,并成功申办2008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产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亿元,贷款余额12.9亿元。各金融单位的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益明显提高。保险业发展势头强劲,各项指标在全省领先。出口供货额完成7644万元。商贸流通业态进一步优化,农村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乡级店10个,村级店65个。房地产、邮电通信、社区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快速提升,景点建设和市场管理进一步强化。

  体制机制活力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政府机构和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以省直管县为契机,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基本保障了工资性支出以及社会保障、企业改制、事业发展等重点支出。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36户企业全面完成了改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顺利通过省市验收,11家附营企业改革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棉花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骨干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成为我县经济的亮点;私营企业总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达到478  户和2.3亿元,同比增长20%和34.3%;从业人员达到4884人,增长15%。认真贯彻落实东向发展战略,严格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大成果。2005年,全县共引进项目91个,协议引资13.8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7亿元,同比增长32.28%,占市考核年度目标任务的134.62%;再建续建重点项目28个,已签协议项目16个,正在洽谈的项目22个,重点推介项目29个。经过积极争取,朱圩子工业园区被省批准保留,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抓住全省支持毗邻苏浙县市发展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年上报国债、扶贫等项目102个,争取资金4787万元,3个项目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20个项目被列入市“6+3”工程。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乡面貌有所改观。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城镇发展思路,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启动,完成了老城区部分区域详规编制。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交通和市政设施投入755万元,增长21.8%。对淮海路中段、健康路中段、招待所十字路口、环岛周围及淮海路东段等城区重点地段路面和人行道进行改造。本着“一街一品”的原则,修建、改建了主要街道两侧绿化带和花坛。县城供水管网建设基本完工,县城居民吃水难问题基本缓解。对城区主干道下水道进行清淤治理,泄洪、行洪能力进一步增强,改变了汛期县城积水排泄不畅的局面。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深入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查验收。经营城市的实践在规范中不断深入,严格实施土地收储和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制度,城市开发势头较好,在建房地产面积12.6万平方米。龙山子立交桥、县招待所开发、庄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县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投资9908万元,新建、改建G311、S101、S301、黄酒路、萧杨路、刘丁路、新砀路、萧管路、黄青路、权酒路、黄薛路等13条公路及部分乡村道路238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办水利取得新突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工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富民工程,申报实施了1项国家级和3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澳华药业通过了国家GMP认证,《萧县葡萄果实生产技术规程》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顺利通过国家复查验收。巩固“普九”成果,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4902人,比上年增长17.4%,萧城一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中学,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启动。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被省推荐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萧县民间书画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展顺利,积极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及禽流感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发生、蔓延。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群众生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人口性别比下降了 16.64个百分点。群众性体育全面发展,庄里乡、圣泉乡分别被评为“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竞技体育成绩优异,一批萧籍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奖牌。广电事业取得新的成绩,节目制作及播出质量不断提高。地方志续编工作正式启动。气象事业成绩突出,县气象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围绕“两保一争”总体目标,狠抓道德建设、环境治理、交通秩序及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等创建主体工作,稳步推进“2+3”工程,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完成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21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遭受自然灾害情况下仍保持增长,达2260元。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面免除了农业税,并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各项惠农资金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户均受益141元。全县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长15%。认真组织实施城镇低保、农村特困群众及农村医疗三项救助,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完善,参保面及参保人数不断扩大。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9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劳务输出规模扩大,全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5.9万人,比2004年净增2.9万人。积极开展生产救灾和扶贫工作,多渠道筹措救灾款物,妥善安排灾民冬令春荒生活。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及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进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城乡社会治安综合防控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1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57人,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四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成功。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明显,被评为全省国防动员先进单位,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残联、信访、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的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发展环境日趋优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机制。加强执法监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全部办结。为切实增强应对突发社会公共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出台了8个应急预案,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政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全年共受理各项行政审批、审核、证照及服务事项17968件,按期办结率100%,回访满意率达98%以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严厉打击“三乱”和“吃、拿、卡、要”行为,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非法阻工、强揽工程及各类经济欺诈行为,市场秩序和经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005年的发展成就,为“十五”计划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较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立高效政府、服务政府、务实政府、责任政府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意识愈来愈强,求富思变、奋力崛起的氛围愈来愈浓,各级干部把握机遇、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全县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8.3%。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长9.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全县招商引资额累计达23.2亿元,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农村税费改革、县乡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6.3%,通过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支出管理,彻底解决了长期拖欠工资的现象,基本保证了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3%、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0.8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24.7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投入累计达9.41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33.38%;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医疗卫生和文化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五年来,尽管我县多次遭受飓风、冰雹、洪涝灾害以及非典、禽流感等疫病影响,但是,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和战胜了各种困难,强力推进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新的成就。“十五”期间,我县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省农机十强县”、“全省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先进县”等20多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是驻萧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海内外朋友和外来投资者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萧武警官兵、向各垂直管理部门和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参与萧县建设、支持萧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固然可喜,但是问题更不容忽视。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人才匮乏,全民创业的活力不足,氛围不浓;县城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中长效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亟待完善;财政的收支矛盾突出,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同时,有些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思想解放程度、改革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机关作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县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纵观未来五年的形势,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毗邻苏浙地区率先发展;县内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城镇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难得的机遇,对我县加快发展十分有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自身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发展过程中还将有不少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增强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奋力实现确定的目标,全力加快萧县崛起。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抢抓东向发展战略机遇,强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全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萧县。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增长14%左右,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30:40:30;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总人口控制在13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均增长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000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达到30%;城镇职工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
关于“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县委建议和规划纲要草案中已经明确,为确保“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完成,总体上应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是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先的原则。发展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要加快发展,解决当前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中,在先进地区快速发展和相对落后地区全力赶超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只有不断鼓劲加压,拉高起点,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才能不断地积蓄更大的发展后劲,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空前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萧县发展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投资总量上不去,发展难以加快,只有靠投资的超常规增长,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多轮驱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全面激活民间资本、引导用活金融信贷,快速扩张投资规模,尤其要加大工业投入,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突破。

  二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事。近两年经济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促进开放的最大动力。我们必须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进一步形成全县上下狠抓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以更高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更优越的环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确保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实现新突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三是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经济愈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就愈高。我们必须加大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改善硬环境,尤其必须长期坚持以硬手腕打造软环境,全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萧县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事事宣传萧县形象,处处维护发展环境。

  四是坚持创新体制,走全民创业之路。体制创新是推进全民创业的保障。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品格,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胆略、创新的举措,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一切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握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富民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富民的举措激励人心,以富民的业绩鼓舞人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代表,萧县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沛县为标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着力产业培育,着力激活民间活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争当东向发展、奋力崛起的排头兵。
主要指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招商引资额力争突破10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注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工业强县,增强发展实力

  快速扩张工业经济总量。落实市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立足壮大主导产业,实施“313”工程,即扶持培育3个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0个过亿元的企业,30个过千万元的企业,提升规模工业经济实力。重点抓好新锦丰集团小麦专用粉项目的全面竣工投产和彩印包装项目、脱水蔬菜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皖王面粉精深加工项目、三氯化磷厂技改扩建和锄草剂项目、金鸽面粉技改扩建项目、清大集团煤矿改造项目、虹光纸业和林平纸业技改项目的工程进度,积极扶持古井双喜、萧园果汁、爱得葡萄深加工项目,以干红、干白葡萄酒为主,形成年产果酒、果汁3万吨的生产规模。扶持裴顿公司、天牧乳业、康达尔公司建立养殖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争取新上一批大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力争90万吨金黄庄煤矿和200万吨水泥项目、岱桥热电和5万吨纸浆项目、年产24万吨高岭土综合加工项目、贝钢铸造项目、郭庄煤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大屯煤矿、铁矿、石林煤矿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开展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立足于“专精特新”,打造中小企业集群。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发展载体。坚持建设与招商并重,切实抓好建设、管理、服务三个环节,强力推进朱圩子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进园步伐。鼓励各乡镇建设产业集中区,重点支持张庄寨、黄口、孙圩子、圣泉、永固、丁里等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聚集区。积极构建沿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产业带,对接苏北沿东陇海产业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完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目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推进为支撑,以产品产业升级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把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用足、用活,着力解决工业运行中的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农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突出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协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生产基地的产业化格局。吸引外地投资者来我县建立农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发生态农业。继续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致富带头人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程度。继续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扩大农产品流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鼓励引导各类机构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劳务输出组织管理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高度重视劳务品牌打造,重点培育壮大防腐建筑、电子焊接等名牌劳务。今年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7万人,有组织输出达到2万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实施好优质良种基地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抓好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生产。发挥1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4个绿色农产品品牌的优势,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形成特色农业板块。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和创建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养殖,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搞好畜禽产品深加工,努力扩大畜牧养殖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继续开展“ 20佳”种植模式评选推广活动。加快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调研,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规划。启动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抓紧编制镇村规划和布局,大力整治“空心村”。重点搞好市级小康示范村和县级小康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投入机制。实施“村村通”工程,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修建乡村油路1800公里,基本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实现乡村道路状况的根本好转。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解决水涝问题。总结去年通过“一事一议”兴修农田水利的成功经验,组织引导农民硬化道路、开挖排水沟渠、净化庭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实施清洁工程,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农村服务资源,创办乡镇行政服务中心,深化乡镇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农村工作新机制。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着力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遍布乡村的消费品、农资连锁店,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抓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

  (三)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城镇化水平 

  提升规划水平,完善城市功能。高起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扩大城区面积,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编制重点地区的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为建设管理提供依据。加强规划宣传,严格规划执法,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进一步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吸纳人口、聚集产业的能力。重点修编中心镇总体规划。

  提升建设水平,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以地生财,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积极争取开行资金,加大城建投入力度。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各方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建设项目,加速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以凤山新区、政务新区、朱圩子工业园区为主的三区联动建设,启动凤山新区一期工程,建设高标准居民小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启动防腐大会场馆、新宾馆和大型演出广场建设,改造中山路南段。完善县城供水网络,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完成龙河南段治理工程,改造重点路段下水道,确保下水畅通。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县城出入口、南关十字路口等关键节点和主干道绿化升级。组织发动市民加强小街小巷的硬化和绿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提升管理水平,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推行综合执法,规范城市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定岗位、定责任、定标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顿规范城镇国有土地出让秩序,管住管好红线控制区内的集体土地。深入开展以创建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城、书画艺术城为主题的“四城联创”活动,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大“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力度,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文明创建水平。全面放开县城绿化、卫生保洁市场,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新机制。

  提升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坚持产业兴城,突出“三产兴县、市场活县”的原则,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积极引进大型商业企业,建设专业市场和大卖场。培育发展书画产业,发展特色餐饮业。规范县城出租车、宾馆、餐饮娱乐等行业管理。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三区一点”建设,提高景区管理和旅游接待水平。注重培育金融、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全面实施东向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坚决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闭保守观念,坚决摒弃无所作为、不富也安的欠发达心态,坚决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敢闯敢干,勇争一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放思想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性工作,切实增强理解上级政策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贯彻上级政策的水平,既要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又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鼓励争先、包容失误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要认真学习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

  进一步明确跟跑目标,在更宽领域上融入徐州都市圈。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跟跑沛县”的要求,加强对口学习,从崛起的目标、改革的深度、开放的程度、工作的力度、创业的环境、发展的效果等方面入手,围绕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研究制定本地本单位跟跑的计划。要坚持以观念融入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合作为主体,认真落实宿州市与徐州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大产业协作力度,密切与徐州大企业的联系,积极承接徐州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拓展经贸流通领域的合作,加强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加快交通网络对接,推动交界道路改造升级。

  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强化全员招商引资责任意识。学习沛县经验,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政策,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主要指标,把乡镇工业项目进开发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项目验收考核。各乡镇和县直各口要分别组织2-3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常年离岗招商,主要负责人要当好投资者的“第一服务员”。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对财政供给人员引进到位外资3000万元以上的,除一次性给予奖励外,另奖两级工资;引进到位外资5000万元以上的,除给予物质和提升工资奖励外,建议县委予以重点培养使用。坚持靠资源招商、靠产业招商,大力引进煤电能源、加工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关联度大的产业链项目,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上寻求突破。进一步突出主体招商,调动各类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积极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召开全县建筑防腐大会,打造“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建设防腐用品、防腐设备制造等生产项目,进一步培育壮大防腐产业。

  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努力形成争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推进一批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机制,规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6+3”工程。善于分析研究东部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投资意向和投资布局,针对他们的需求收集、整理项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服务制度,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协作单位,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层层抓好督查落实。加大对各级干部项目工作的培训,建设一支熟悉项目、会抓项目、能抓大项目的干部队伍。
(五)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全民创业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个私业主踊跃创业,扩大再生产。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鼓励支持萧籍能人大户回乡投资兴业,造福乡梓。支持能人创办或领办各类企业、经济实体,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机制,降低创业门槛,拓宽创业领域,制定出台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新建工业项目与外来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围绕“全民创业行动”,抓落实、办实事,使全民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使需要支持的创业者得到应有的支持。加强舆论引导,搞好示范带动,掀起全民创业、艰苦创业、激情创业的热潮。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行政事务体制,全面推行乡村为民服务代理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试行“超时默许”制度,加快政府提速。切实规范各类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大力推行零检查和首次轻微违规不罚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强装强卸、违章建设等行为,严厉查处以公路“三乱”为重点的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推动发展环境持续好转。

  深化财政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保证工资发放、基本运转、社会保障和事业发展等重点支出需求。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加强政府采购中心和会计结算中心建设,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坚持依法治税,倡导诚信纳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做到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应到财政增收上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用好国有资产,严防国有资产流失。推进财政支农方式改革,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密切银行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实现金融发展和稳定。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省对毗邻苏浙地区县市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支持。

  (六)推进和谐萧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协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科技支撑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多形式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激励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巩固“两基”成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做好《萧县民间书画》作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报批工作。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巩固和完善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建成灵山电视发射塔,提高节目质量,扩大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示范工程”,今年争取有2个镇、5个村30户达到生态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再创“双拥模范县”。启动第二次农业普查。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气象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强化责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积极开展“爱心帮困就业”活动。依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困难群众救助网络,逐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人员。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

  创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煤矿生产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为。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萧县”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完善防控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开展信访隐患排查,规范信访秩序,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把行政能力体现在工作落实上,把发展的本领体现在项目落地上,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坚持学以致用,推进思想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深入分析研究县情,全面认识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和办法。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导向凝聚人,用正确的工作导向激励人,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

  转变职能,努力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补缺位,管好“该管的”;改错位,“管民”变“为民”;退越位,“不该管的不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整顿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干部办事的本领真正体现在为创业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上。树立效率就是效益的观念,进一步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的政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发展的目标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人头、量化到时间进度,工作一经部署,目标一经确定,就要伏下身子狠抓落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坚持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推广群众的创造与创新。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公务员能力素质培养,开展优秀公务员评选活动。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责权统一,对不尽职、不尽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坚决查处,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严肃政务纪律,加强政风建设,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聘请高层次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重大事项听取专家意见,完善政府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加强廉政建设,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管和从政行为的规范。坚持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审计监督。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树立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积累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能量,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中共萧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实现本次大会将确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及今年的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