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萧县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号: 752962659/201806-92098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通报 发文日期: 2018-06-19
发布机构: 萧县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8-06-19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称: 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萧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划(2017~2020)的通知
号: 萧政办秘〔2018〕27号 词:

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萧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划(2017~2020)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6-19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萧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划(2017~2020)》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611       

 

 萧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划(20172020

为推动农业生产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遏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做好我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根据《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县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需要,围绕种养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导向,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机制创新。通过财政补助、竞争立项等方式,支持具有成熟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投入工程建设;创新工程项目运营管理机制,在农牧业副产物转化增值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的经济效益,构建企业自主运营、社会监督管理的治理模式,确保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创新种养业废弃物转化产品利用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分类、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分门别类研究不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化开发政策,促进源头治理、环境保护与效益提升有机结合。

(二)坚持种养协调。适度控制养殖总量,确保现有土地能够充分消纳养殖废弃物,全县畜禽存栏宜保持在:生猪60万头左右、牛2万头左右、羊70万只左右、家禽1100万只左右。

(三)坚持循环利用。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提升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建设秸秆青(黄)贮、秸秆加工商品化工程,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支持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解决粪肥还田难题。探索搭建粪肥交易平台,鼓励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合理半径内相衔接,实现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肥就近还田利用。建设沼渣沼液还田工程、有机肥深加工工程,实现畜禽粪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

(四)坚持绿色发展。牢牢把握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树立“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观念,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需求,为食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奠定优质充足的原料基础。

三、规划建设目标

2018年1231日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8%以上。

2019年12月31日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以上,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020年12月31日前,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畜禽养殖环节中常态化的生产方式,巩固治污成果,构建种养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四、分类指导

 针对种养结构失衡、废弃物循环利用不畅等问题,在种养平衡分析基础上,通过“优结构、促利用”的工程化手段,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以及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鼓励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生产的有机肥、饲料等产品参与市场大循环,实现工程效益提升。

在优化结构上,构建具有我县特点的种养加一体化基地,分别从种植、养殖、加工3个环节进行配套提升。科学调整养殖规模,通过推进配套养殖场“三改两分”工程建设,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废弃物集中高效处理。

通过采取肥料化、能源化等技术途径,建设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工程、有机肥深加工工程等,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扣我县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加快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强大合力,统筹区域内种养结构优化和种养业废弃物处理工作,整合各类相关建设资金,发挥资金聚集效应,规范组织工程实施。

(二)加大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建设内容,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利用等项目,一是加大对上级项目和政策的争取,落实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政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装备做到应补尽补。二是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使用有机肥。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相关项目,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进程。

(三)完善监管机制。一是科学选配技术模式和建设重点,并向社会公开公示。严禁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的禁养区域实施项目。二是实行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成熟一批组织实施一批。三是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网络监控平台,保障工程设施持续运行和长久发挥作用。四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程监管模式。

(四)完善配套政策。为促进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发挥长效作用,县政府将优先落实项目建设有关土地、水电等条件。加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力度,重点对农户购买和施用有机肥给予补贴。

(五)推进科技支撑。推动信息技术与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相互融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积极推广简便实用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六)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提高基层和广大农村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改变生活现状的内生动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参与相关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